每年的这个时候,总有一些政府信息公开的举措带来新变化。去年春天,从中央到地方纷纷“晒预算”成为关注焦点。今年两会召开前夕,又传来广东48家省直机关及其21个下设机构在网上“晒编制”的消息,单位名称、编制数、5000多名在岗公务员姓名等信息一目了然。
编制这个词,在国人心目中一向神秘而飘忽,颇有“哥不在江湖,江湖却有哥的传说”的意味。前段时间,福建龙岩、湖南永州先后爆出了个人长期吃空饷、百人大面积吃空饷等新闻,久居幕后的编制被拎到媒体聚光灯下。在人们对吃空饷的反思中,期盼掀起编制的盖头来,让其不再“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已经成为信息公开方面的一种迫切需求。
有此背景一衬,广东省直机关晒编制的做法就很值得称道。但也要看到,这种公开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公开的信息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公开的范围还需拓展。好在,在编制和公务员信息公开有序推进的过程中,有关部门还有更为长远的谋划,出台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公开办法,令编制信息公开制度化、常态化。
晒编制令人振奋,吃空饷使人郁闷,两相对比,二者反差强烈,但又有着某种内在关联。吃空饷往往依赖信息封闭、暗箱操作,暴露不易,觉察更难,故有一人长吃、多人共吃的事情发生。而晒编制恰恰是对症下药,公开编制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让权力在透明开放的环境中运行。制度约束之中,众目睽睽之下,无疑既有利于遏制少数人玩猫腻的冲动,也增加了违规操作的难度、不法行为暴露的可能。所以,对政府来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再者,吃空饷也说明像编制这类政府信息,事关权力规范、公共利益、公平正义,本应是重点关注对象,公布这类重要信息,更能赢得民心。当然,只公布名字还不够,人们不仅要通过监督杜绝吃空饷,人们更期待当需要这些名字提供服务时,能得到及时体贴的回应。
湖南永州上百名教师吃空饷,当地一位教育局长面对媒体却振振有词:“空饷吃的是地方财政,不是国家财政,关你记者什么事?”“关你什么事”这样的心态和意识,说明一些政府部门和干部还没有认识到政府信息尤其是事关百姓利益的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公共资源,公布这些信息,本身也是一种公共服务,唯有这样,才能摆脱“关心的不公开、公开的不关心”的尴尬,真正解疑释惑、安定人心。因而,对百姓来说,阳光是最好的定心丸。
人们对阳光的需求,不只是量的累积,还有一个阳光照到所需之处的问题。政府信息公开也是这样,既有政府开诚布公、主动公开的一面,也有回应社会诉求、满足百姓需求的一面,只有两个方面同声相求、同频共振,社会才能洒满既杀菌又暖人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