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天,新华社记者分赴北京、杭州、海口等地,对当地高考情况进行了追踪。
7日上午10时,记者在海南侨中考点看到,海口已是35摄氏度的高温,不少家长们仍在炎炎夏日下焦急等待。一些家长表示,尽管高考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考上好大学依然是孩子找到好工作的重要条件。网民“月亮微笑”说,11时到学校门口接儿子,看到家长们个个翘首等待,手上提着营养餐,十几年含辛茹苦培养,就在这三天体现。
杭州市超过2000名出租车司机和私家车主,为考生提供义务接送服务,一份份浓浓的爱心在整个城市传递。7日早上四时半,杭州“的哥”施伟浩就出发了,冒雨从半山绕城一圈勘察路况。当天上午,他所负责的“杭十四中爱心车队”要将20位考生准时送入考场,“今天是端午小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交通状况比较紧张,而且下大雨也会增加一些麻烦,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上午8时20分,这些考生全部进入考场。
7点多钟,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前,记者看到,西城公安分局民警已经搭建好了一个能够容纳70余人的休息区。距离考试还有近2个小时,已有不少考生和家长在这里等候入场。由于天气较热,民警不但在休息区里准备了饮水机,还为每名在休息区里的考生和家长送上一把扇子。
一大早,北京交管部门全警上岗,为考生开辟绿色通道。8时40分,122接到一名考生报警,说被堵在五环主路上。民警迅速行动,优先放行考生行驶方向的车辆;同时,122信息发布中心通过交通广播,呼吁社会车辆让开应急车道,以便考生车辆顺利通行。9时10分,也就是在允许进入考场的最后几分钟,考生顺利到达考点,进入考场。
旱涝急转的南方灾区考场牵动人心,有关部门紧急开设“绿色通道”。望谟县是贵州受洪灾影响最严重的地区,该县二中考点外,因洪水遗失准考证的考生罗起波,核对相关信息后顺利进入考场参加考试。据了解,当地教育部门通过考前补发准考证、考试现场班主任确认等方式,保证这些因洪灾丢失准考证的考生顺利进行高考。
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年复一年的高考,承载了太多的希望;这也是高考“不能承受之重”,现在到了该适度“降温”的时候。北京一所中学的杨老师告诉记者,从她的感觉看,近年来高考的确出现了一些“降温”的趋势。“因为高考招生的规模越来越大,上大学比以前容易了,而且大学生找工作的难度加大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降温趋势是对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冲击,反映人们对优质教育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