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检察院从1月至5月,共受理利用国外假学历实施的诈骗犯罪7件,涉33人,涉案金额达796.8万元。受害人分布在全国各地,达339人。犯罪嫌疑人傍名校开设培训公司和办公地点,承诺不需要上课和考试就能拿到美国大学博士文凭。(中国青年报6月20日)
自唐骏深陷学历门后,“克莱登大学”文凭疑云如阴霾笼罩社会一部分人,他们不能预料何日把柄被抓,惧怕失去目前所拥有的名誉、地位、职务和薪酬。那么,为什么他们仍要铤而走险,游离于道德底线与功成名就之间?
一切都与假文凭所带来的急速致富与成名的巨大利益有关,而紧紧围绕在这一交易市场中的参与者,无不各取所需,悠然于法律监管与追责之外,而这一庞大利益群体已紧紧抱团,大有拨出萝卜带出泥般同生共死的悍然与无惧。
我想说的是,文凭不一定能反映能力,有时候,文凭还不能跟能力成正比。但是,在一个崇尚成功、浮躁冒进、只想省事和快捷达标的社会,文凭无疑是最容易辨别一个人能力的捷径,也就是说,无论是招聘、挑女婿,在可选择资源那么多的情况下,文凭最具先声夺人之效。
于是,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报道中的高管,都急于用文凭证明自己,迫切需要获得认可,至于是否亲身在校读书,能不能感受名校的学术氛围,他们不在乎,因为无知与自卑,他们底气不足,所以明明一眼看穿的骗局,他们毫不犹豫地花钱买文凭。有需求,有市场才能产生不法者及其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高级骗术。
巨大利益不断吸引高智人群,正如报道中所说,“由于犯罪嫌疑人是以办学名义进行诈骗,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涉案的犯罪嫌疑人中,1人具有博士学历,3人有硕士学历,其余的也大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这更说明,在利益驱使面前,无论人自身学历多高,多有觉悟,依然不可避免冒风险违法。当然,违法成本太低,或者惩戒力度太小,也是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