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凌晨,通车仅14年的杭州钱江三桥引桥桥面塌落。加之11日凌晨建于1997年的江苏盐城境内328省道通榆河桥坍塌、14日上午建成不到12年的福建武夷山公馆大桥倒塌,短短5天内已有3座大桥相继发生坍塌事故。而回溯近年发生的一系列垮桥惨剧:2010年河南栾川大桥,2009年湖南株洲高架桥,2007年湘西凤凰桥,1999年重庆綦江彩虹桥……“桥塌塌”频发的现实令人痛心,又让人追问:为什么经过专业设计和严格施工的桥梁会如此弱不禁风?路桥建设背后藏着多少腐败?我们的路桥是否“提前”进入了风险期?
塌桥“正常”年代该哭还是该笑
“当时我在看窗外的风景,‘砰’一声,桥塌了,车随桥坠落,摔在地上。”武夷山大桥垮塌事故中伤者在回忆惊魂一刻时这样说。华商报16日刊发知名时事评论员单士兵文章说,不期而至的现实厄运,总是值得悲悯。没有任何前兆的灾难是最恐怖的,在桥上看着风景躺着做美梦的人们生命突然如流星坠落,罪魁祸首应该指向谁,却成为现实说不清的事。垮桥事故越来越像是矿难,给现实不断增加恐怖记忆。当人们一次又一次面对垮桥事故,又始终无法彻底拨开其中包裹的复杂的责任迷雾,内心也就只能渐然笼罩起浓郁的阴影。
一座座崭新的、年轻的大桥塌了、垮了,74岁的钱塘江大桥上汽车、火车来来往往。茅以升的精神有没有被发扬光大呢?茅以升的精神有没有支撑起我们的脊梁呢?钱江晚报推出“七问三桥引桥事故”系列报道,其首席评论员戎国强17日有评论说,桥,是给中国人带来过自豪与光荣的。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建于隋朝,1400多年里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1966年3月8日邢台发生7.6级地震,赵州桥距离震中只有40多公里,都没有被破坏。赵州桥领先世界同类桥梁1200年,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为第12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是在我国国力和技术能力十分有限的条件下独立自主建成的,也是一时之荣。在垮桥、塌桥越来越“正常”的年代里,昔日的光荣和自豪,显得很不合时宜,成了一种尴尬与嘲讽,让人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劣迹斑斑的路桥建设背后暗藏腐败
早在4年前,就有多名网友发帖提醒公众注意“杭州钱江三桥安全隐患多多”。南方都市报17日社论直指建筑工程质量隐患背后的腐败。该社论说,网友的预言之所以貌似灵验,只是因为有人给他们提供了太多判断的依据。在大桥还未从光鲜面目中恢复“本色”的时候,工程的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就相继因为受贿落马。试问,若一个工程两个总指挥均有严重贪腐行为,这样的工程还能让人放心吗?钱江三桥于1997年建成,不到十年就不得不进行大修,判断这座大桥隐患多多又有什么困难?无辜者的鲜血警醒人们,尽管经过好几轮的整治,“楼脆脆”、“楼歪歪”、“桥粘粘”的悲剧还没有从我们身边走开,而谁也不敢说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无论招标、建设,还是监管环节,让一座大桥变得如此脆弱的人都应该彻查。除了两位总指挥,谁还会为此负责?
海峡都市报18日刊发署名盛翔的评论同样指出,网友之所以准确预测,并非真有什么“神力”,而是来自科学判断和常识判断。2007年广东九江大桥坍塌事故、凤凰堤溪大桥坍塌事故,都由湖南路桥建设集团公司承建,而钱江三桥不幸也是,出问题只是时间早晚;早在2004年,钱江三桥总指挥叶德范、副总指挥赵詹奇就相继受贿落马,一座出现腐败案的桥梁,建筑质量能有多好,已无须赘言——网民能预料到的事,为什么政府部门如此麻木,不能预先防范?这除了态度问题,恐怕背后还藏着猫腻。
香港资深媒体人何亮亮15日在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点评时也说,承建杭州西兴大桥的湖南路桥建设集团,如果话说重一点的话,可以说是劣迹斑斑。因为最近十来年他们承建的四座大桥有三座大桥都发生了坍塌的现象,这样的一种记录是令人震惊的。湖南路桥集团是得到国家认证的有资质可以建设路桥的集团,但是为什么他们所承建的四座大桥在近年来有三座发生了坍塌的事故,社会舆论是有理由来质问的。
力避标志性建筑沦为标志性溃疡
公馆大桥的垮塌和钱江三桥桥面塌落也许是偶然,但也可能是一个标志性的信号,提示着桥梁等建筑危险期的“提前”到来。北京青年报16日“今日社评”提醒说,曾经或依然弥漫在建筑行业的腐败风气,造就了大量的危险建筑,其公共风险将在未来不断呈现出来。路桥工程的脆弱和短命,不仅仅意味着公共财政的巨大损失和社会危险的存在,还警示着公共责任机制的漏洞。各地政府部门不但应该高度重视这一信号的风险,对存在隐患的路桥进行监控和修缮,还应该按照终身责任制的原则追溯相关事故的责任人。更重要的是,对正在设计施工的重点工程应该放慢脚步、小心求证、夯实根基,力避标志性建筑沦为标志性溃疡的可能。
利益丰厚时争相管理,事故一出则互相推诿;日常养护、监察过程中缺少科学规范和严格执行,明知存在隐患也带病运行,而不肯防微杜渐。如此管理方式和应急反应的惯性思维不改,不堪“超载”而必定要在某个节点上“偶然垮塌”的大桥,只怕还会此起彼伏。人民日报18日的人民时评直言,本该成为“百年工程”的大桥,一座座相继成了“短命桥梁”甚至“索命大桥”,不仅给公共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还制造了社会风险,更危及人的生命安全。这种现象尤其值得深思,需要专家认认真真调查原因,管理者积极主动承担责任,让财政投资少些损失与浪费、百姓生命多些安全与保障。更需要提醒各地的,是及时监控和修缮存在隐患的路桥,彻底杜绝“桥塌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