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虐婴护士”的丑闻令万千人愤怒。6月4日晚,“虐婴护士”肖诗雨实习所在医院浙江省儿童保健院为此事向公众致歉。院方在道歉中称,作为儿科医务人员的重要培训基地,该院在六十余年的医疗服务和教学工作中,从未发生过此类事件。虽然此次事件只是个案,但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对此深表歉意。医院将认真吸取此次教训,进一步开展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实习学生管理,真正培养出临床技术和思想品质均合格的儿科医务人员。
给酣睡的婴儿脸上贴上猪鼻子、猪耳朵、蓝眉毛的纸片、让脖子本来就很脆弱的婴儿处于危险姿势,然后再施以侮辱性的语言,实习护士肖诗雨的“虐婴行为”已经完全挑战了人们容忍的底线。责令其停止实习并作出深刻检讨,这样的处分并不足以弥补她“虐婴行为”给公众造成的伤害,即便如网友所呼吁的那样“终止其护士资格”的处分也未必过分。一个本应该对新生婴儿有着专业护理知识,甚至完全明白她“玩笑”式的“虐婴”行为可能给婴儿带来致命伤害时,她仍旧可以“炫耀式”地将这般举动主动晒到网络上,由此可见,肖诗雨并不具备医护人员最起码的职业素养。
“虐婴护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还不仅仅于此。据新闻披露,肖诗雨微博上的一句亲友回帖颇耐人寻味:“书没好好读,人没好好做,本来医患关系就如此紧张,大家的努力白做了!”“虐婴护士”其实又为本已脆弱的医患关系挖了一个坑,当大家都在极力填补医患之间坑坑洼洼的矛盾时,肖诗雨挖下的这个坑需要用成倍的代价来填平。
“虐婴门”发生后,很多人担心,那些无家属在场的病房里,是不是有很多类似的医护人员?“虐婴护士”到底是极端个案还是普遍存在?可以理解公众的这种担忧所在,如果不是微博曝光,肖诗雨这样的“冷血护士”恐怕还逃离在监管之外,除了“天知地知她知”,恐怕连婴儿的父母都不知道婴儿受到这般伤害。学校教育的失败不必讳言,医院监管的失责无可逃脱,对“虐婴护士”的严惩也是必须之举。不过,公众在表达完愤怒之后,是不是有必要把这个“个案”扩大化,是不是有必要把“虐婴护士”的存在普遍化,这种心理也值得商榷。
无论医患关系多么紧张,多数人就医时还是抱着“去相信”的心理,否则,在“普遍怀疑”的眼神里,医生又当如何完成他对病人的诊疗工作?极端的“个案”当然会影响到我们对整个行业的信用评价,但是它不应当被人“拔高”到一种普遍存在。某地出现过一位“虐婴护士”,她的行为灼伤了医疗公信,但不等于说,所有医院的护士全如肖诗雨般无良。
每每有丑闻发生时,当事方总是强调这是“个案”,如果公众抛开情绪的发泄,当事方所称的“个案”或许真是“个案”,毕竟,大多数医护人员还是有着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否则,这个系统早已瘫痪到无法运行。对“虐婴护士”这样的“个案”再怎么批评追问都不为过,只是,我们没必要上升到“普遍怀疑”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