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超过13亿人有了自己的基本医疗保障,超过2000家公立医院开展了改革试点……国务院医改办出台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总结报告》,展现了2009年以来新一轮医改的进展,也折射出普通百姓在看病就医时能够触摸到的变化。但只要医改的决策者、各级的执行者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民意所向作为“标尺”,就一定能用“中国答案”撬动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
超过13亿人有了自己的基本医疗保障,超过2000家公立医院开展了改革试点……国务院医改办出台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总结报告》,展现了2009年以来新一轮医改的进展,也折射出普通百姓在看病就医时能够触摸到的变化。
成效无疑是实实在在的。三年来,新一轮医改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如期全面完成了医改第一阶段的各项任务。目前,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极推进,新一轮医改交出了一张较为务实的“答卷”。
但是,成绩总结初现端倪,民意分数有待进一步打出。重要的是,相对于种种现实问题以及百姓的期盼,目前医改的成果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看病贵”“看病难”仍是百姓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医疗体制中一些旧有的利益格局尚未破除……面对医疗改革这一困扰已久的重大难题,来不得半点掉以轻心。
民意所向,就是改革的方向。国务院日前制定颁布了“十二五”医改规划,对今后四年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将重点围绕健全全民医保、巩固完善基层医改和公立医院改革三条主线深入推进。
“十二五”医改方向已经明确,各级各部门也已经“箭在弦上”。能否能否始终坚持把民意所向作为改革的方向,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检验。
开弓没有回头箭。随着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十二五”期间的医改路程也许会更加曲折。但只要医改的决策者、各级的执行者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民意所向作为“标尺”,就一定能用“中国答案”撬动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