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农村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
缺乏合理规划,无序流动突出。目前,农村劳务输出主要依靠血缘、地缘、人缘为基础进行输出,主要是家庭成员、亲朋好友、老乡带领与引领,以及自行外出打拼等形式,缺乏有效的市场化引导,输出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风险性,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务工者也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
劳务输出人员文化素质低,缺乏竞争力。当前,农村劳务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素质低,以初中小学文化程度为主。由于文化程度的制约,外出务工人员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择业时多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体力劳动为主,普遍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稳定性差,难以融入当地正式稳定的就业岗位序列。
缺乏完善统一的管理服务机构和体系。劳务人员的输出、就业、职业培训与教育、流动管理由农业部门、劳动部门、教育部门、公安部门等分别进行,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使对劳务输出人员的管理分散,难以做到有序、系统、完善。缺乏健全、完善的劳务输出信息服务网络体系、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以及法律维权服务体系。
缺乏良好、规范的城市就业环境。由于我国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及其相关的城市用工制度、住房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制约,农村务工人员在城市务工就业遭遇到一系列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难以进入城市正式工作序列。公共服务体系、城市用工单位和城市居民对农村务工人员的歧视和排斥,使得农村务工人员大多从事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居住在条件恶劣的工棚或出租房中,“难以真正地融入城市的社区、城市的语境及城市的生态”。
农村“后遗症”问题突出。部分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造成“空心村”现象,妇女、儿童、老人留守农村,一系列社会问题凸显:土地缺乏青壮劳力耕种、老人缺乏照顾和赡养、留守儿童无人看管和教育、夫妻分离影响家庭稳定与和睦等。这种状况使得农业生产和农村安定受到一定影响,农村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面临很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