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全面准确性原则
全面准确性原则包含两层含义:
1.概括材料时必须忠于原文,紧扣原文的主旨,不偏离主题,不凭个人主观想法归纳出原文没有的东西。但必须指出的是,概括必须高于原文,对材料内容有所深化,而不是简单地摘抄或照搬。而且,概括时要包含所有的观点,特别是反面观点。
例:湖北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因为在受助的一年多时间内没有任何“感恩”表示,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此事一经报道,评论纷至沓来,社会舆论的热情关注颇有点出人意料。小事情引起大讨论,往往就说明人们在某些原则问题上多有歧见。2007年8月28日《光明日报》报道:截止8月27日,新浪网就“贫困生受助资格被取消”展开的讨论,已有210729人参与。其中,83%(174898票)的网友认为“应该取消”,感恩是做人的底线,不知感恩的人很难期望他们将来回馈社会”,认为“不应该取消”的占8.9%(18790票)和“不好说”的占8.1%(17041票)。有的人认为,不能因为大学生没写信就简单地认定他们不感恩,企业家不应就此撤销资助;还有人认为,只要你有那么一点强势,给弱者半分“恩惠”,人家就要感恩戴德。感恩中的“恩”是报不完的,就算报完了,你也是一辈子都欠他的,一辈子都不会与他是平等的地位、平等的人格。
以上材料涉及到贫困生受助资格是否应该被取消的问题。请看下面一份答案:这份材料反映了人们对湖北襄樊贫困大学生因为没有任何“感恩”表示,被取消继续受助资格这一事件的不同看法。这么答题,表面看来较为全面,但是却没有达到“准确”的要求。应试者在对这部分材料进行概括时,既要注意到人们的争论,还要注意到争论双方基本的共识和争论的焦点。只有做到全面兼顾,这样的概括才能准确的。
2.角色定位要准确。概括材料时,要按照题目给定的角色来概括材料。
例:2004年国考申论第二题:“假设给定资料中有关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在你市都存在,你作为市交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请根据给定资料,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报告’。”
这道题要求我们以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身份对材料进行分析。因此,在申论作答过程中,应试者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不能掺杂个人感情色彩。
(二) 深刻性原则
深刻性原则要求调动创造性思维,在尊重原材料的基础上,避免就事论事,停留在表面层次上。
例:2006年4月11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播出的“时空调查:谁来做证”栏目中讲了几个故事:主人公有的贴告示,有的举牌子,更有的跪地哀求,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寻找证人。只有找到了证人才有可能证明自己的清白,或者为亲人讨还公道。他们做出这些举动,可见寻找证人多么困难。寻找证人难,找到了让他们出庭作证更难。有这样一个数字--10%,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诉讼案件中证人出庭作证率平均不超过10%,证人不肯出庭作证,案件的是非就很难分清,当事人欲哭无泪,法官也爱莫能助。
以上材料涉及了关于证人出庭作证率低的问题。请看下面一份答案:这份材料反映了我国各类诉讼案件中证人出庭率低,导致案件难分是非。这么答题未尝不可,但是如果仅仅认为我国各类诉讼案件中证人出庭率低,这种认识也是很不深刻的。应试者在对这部分材料进行概括的时候,就要注意“深刻”的要求。什么是深刻?就是对这部分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必须深入到社会背景和精神文化层面,必须站在国家法律保护措施不健全和中国人缺乏这种助人为乐精神的高度。
(三) 精炼性原则
在归纳概括材料时,要注意语言的简练。概括要点一般限定字数在200字左右,因而,简明扼要是概括要点的语言要求。
例:2007年国考申论第二题:“‘给定资料7’提出了‘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问题。请结合‘给定材料3-7’,谈谈对‘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应从哪些方面评价。”
范文是这样概括的:
第一,有效利用方面。①农村土地资源消耗量;②土地复垦成效;③商品住房建设用地是否做到“控制大户型、低密度住房,坚决停止别墅建设”;④土地的再利用和再调整;⑤土地闲置情况;⑥量化建设用地的规模。
第二,保护土地资源方面。①防止土地资源退化,提高土地质量;②适度开发土地;③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④增加对荒地的使用,减少对耕地和森林资源的使用;⑤适度施肥、灌溉,保护生态环境。
该答案从有效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两方面作出概括,语言表现得很简练。
申论更多作答思路和作答技巧,可参看2013年公务员考试技巧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