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洋洋洒洒的申论材料时,要边阅读边及时地勾画出关键词、关键句等有效信息,尤其是重点勾画出那些具备“准答案”性质的有效信息,这样才能在最后答题纸上作答时快速摘录、快速加工,既有针对性又大大地节约了时间,还增强了准确性。有的考生在申论阅读时很少做标记,有的考生做的标记太多,这样都不利于最后的作答,建议考生带着“作答要求”去勾画出关键信息,并通过画圈、画横线、画斜线等不同方式对所勾画信息的重要性进行分类,便于提取使用。那么如何判断材料的关键信心所在呢?这里有几个技巧供大家参考:
首尾句原则。一般来说,写文章总是要讲究起承转合,因此60%左右的材料都能从首句或尾句中找到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这个原则在申论写作中也同样适用,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
关联词原则。关联词前后往往是关键信息出现的地方。比较重要的关联词主要有三种。一是转折连词,例如“但是、然而、不过”等。转折词出现的地方强调的一定是该连词后面的内容;二是因果因果连词,例如“因为……所以、由于、因此”等。出现原因的部分一定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出现结果的部分一定是表示结论的地方。三是并列关系的连词,例如“同时、此外、还”等。并列关联词会提醒我们将信息点找的更全。
观点性原则。与表达密切相关的词,如“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分析、强调、指出、认为”等就是关键词。材料中的观点一般分为四类:调查报告中的观点、政府权威部门的观点、学者的观点和老百姓的观点。
常见词原则。主要就是涉及申论的内在逻辑(表现、原因、对策)也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相关词语。这些词主要有: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