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申论指导   
申论指导
2019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旅游文明与规则意识
http://www.gdgwyw.com       2018-12-20      来源: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答题水平,广东公务员考试网(www.gdgwyw.com)特别推荐申论热点解读之“旅游文明与规则意识”,希望考生阅读本文,对申论热点的把握有一定的帮助。


  [热点背景]


  金秋十月是适合旅行的时节,无论是矗立在北京秋日阳光里的故宫,还是老上海风情街船坞码头、黄包车、南京路老路牌,抑或是令人口齿留香的江苏扬州老字号茶社,都让人们意犹未尽、流连忘返。而每一个在路上的人,在遇见心仪美景的同时,也为旅游市场作出了贡献。但与此相对应的是不文明旅游行为屡遭曝光。


  这当中,有层出不穷的乱涂乱画行为,如杭州西湖的石碑被写上了“平文涛”“无砂之禅”等红色大字,四川峨眉山风景区一座铜钟内壁被游客涂满各种文字和涂鸦,八达岭长城等也未能幸免;有接连出现的破坏景区生态和景观行为,如有游客抱着小孩翻越围栏踩踏丹霞地貌等;还有屡见不鲜的私自投喂行为,如南昌动物园内,一男子无视禁止投喂标识,带小孩翻越围栏,给河马投喂爆米花纸盒和塑料袋。


  的确,这类行为早已有之。不过,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对此习以为常的理由。不文明旅游行为在国庆假期扎堆出现,意味着旅游文明建设依旧任重道远。


  节假日出游不仅仅是一种回归自然的体验,更是一个人文明素质和修养的展示平台。“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个人的举手投足不仅关乎自身,更是决定了你在别人眼中是何风景。名胜古迹固然令人心驰神往,个人文明出游这道“人文景观”也是必不可少。个人的文明举动会使更多的人享受更多的风景,悦人悦己。因此,破解不文明出游方式难题已经迫在眉睫。


  [权威论述]


  要教育我们的公民到海外旅游讲文明。矿泉水瓶子不要乱扔,不要去破坏人家的珊瑚礁。少吃方便面,多吃当地海鲜。——习近平


  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习近平


  中国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旅游业对中国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率已超过10%。未来5年,中国将有7亿人次出境旅游。中国拥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壮美山川、多样风情,我们热情欢迎各国旅游者来华观光度假。——习近平


  [重要性分析]


  一个与现代文明接轨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个体的文明素养之所以不可或缺,就在于它是秩序的重要源泉。正如哲人所言,“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只不过,文明秩序不仅来源于“法”,也来源于“礼”;文明素养,不仅意味着对法律规则的遵守,更意味着对道德规范的恪守。


  旅游中每个公民都是一张国家“名片”,其所展现的素质风格、行为习惯都代表着国家的文明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中国制造”的硬实力横扫世界的背景下,我们亟须打造与之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旅游是一个“窗口行业”,平时不会被注意到的不文明行为在旅游活动中容易被关注、被放大,推广文明旅游无疑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一个抓手。通过关注文明旅游,我们可以扩展到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从而提升国民的整体文明素养。


  [问题分析]


  旅游不文明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少数游客素质差,法制意识、规则意识淡薄,只图一时之快,认为自己的行为并不违法。


  二是相关部门监管履职缺失,法律法规宣传落实不到位,没有起到足够的引导教育作用。


  三是公众虽然对不文明行为非常厌恶,但在现实中大多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不敢、也不愿当场制止举报,怕惹麻烦上身。


  [启示]


  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规则意识淡薄或缺失,不仅仅关乎于个人素质,也是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硬伤;从个人角度看,规则意识的有无,将直接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参考对策]


  让文明旅游成为常态,根本在于全体社会成员。公众是旅游的参与者,规则的遵守者,民族素质的传播者,公众自觉遵守文明旅游规范是根本。不文明行为的约束,全然依靠人们内心的道德法则,倚仗每个人对自身行为加以自律,文明防线是来自内部的自我树立,也就是说要从我做起,提高自己作为游客的自觉性。文明旅游其实很简单,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不乱涂乱画、不乱扔垃圾,不践踏草坪绿地等等,遵守社会道德与文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表率、影响他人,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结合实际制定旅游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同时,景区管理单位应该提高管理水平,比如在景区内树立警示标志、加强昼夜巡查检查、将不文明游客列入“黑名单”等,加大处罚力度,加强宣传教育,让更多游客树立规则意识,自觉遵守旅游法规。


  培养全民的规则意识。建立全民规则意识需要不断涵养;社会文明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从个体文明到公共治理的全面提升。需要从生活细节入手、从娃娃抓起,学会尊重规则,长大后才能成为社会秩序的守护者。从小培养规则意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美国幼儿教育专家艾米·莫林认为“从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意义:一切按照规矩行事,一切都有章可循,极大减少不确定性,降低不可预料的风险,能给人们带来安全感。


  提升文明素质,实现文明旅游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也在改变和升级,外出旅游成为社会公众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旅游人数逐年大幅增长。然而,旅游文明也常常遭遇着让人尴尬的“一地鸡毛”,尤其是一些游客的言行举止着实让人大跌眼镜,从乱刻乱画到随地吐痰,从大声喧哗到蛮横插队,不仅在国内斯文扫地,在国外也是大煞风景。出门旅游本是一件寻找美、发现美、体验美的好事,休闲游玩的过程也是一个展现自我的过程,游客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反映了个人的文明素养,也映射着国家的文明程度。


  为什么不文明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或许在于人们对于不文明旅游行为的“习惯性忽视”,没有养成一种文明自觉。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多源于自私的心理,是不文明者对规则的漠视和公德意识的缺失。不排队上厕所,因为我的时间比别人更宝贵;随地扔垃圾,因为垃圾放在我手里不方便……我们倡导文明旅游,也是希望旅行中的个体都能收敛一己私欲,为公共利益让渡一部分权利。其实,文明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礼仪,是一种文化涵养的体现,是一种谦让、一种感同身受、一种易地而处的理解。只有明白了文明的意义,才会有文明的行为。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文明旅游重在行动,美在德行。任何景区工作人员、相关旅游管理部门不可能24小时都一直在看护、提醒,因而,文明旅游更多依靠的是游客内心的自觉。出游看风景,殊不知看风景的人也在看你。文明旅游、快乐出行正是美丽风景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果每个游客都能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按序排队、不乱扔垃圾、不乱刻乱画,在看到他人的不文明行为时适时提醒,必定能营造健康、舒适、文明的旅游环境。


  文明旅游是民众文明素养的一部分,而提升公民文明素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法制是基础,教育是根本途径,需要学校、家庭等环节加强国民的文明素质养成教育,构建相应舆论场,不文明行为将迫于环境压力而有所收敛。此外,适度曝光影响较大的不文明行为,从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让民众在讨论中认识到文明素养的重要性,主动摒弃不文明行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说到底,小到一个人在公共场合扔不扔垃圾,大到一个国家国民公共意识的养成,都能折射出特定社会的发展阶段、成熟程度、群己关系和社会生态。文明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自内而外的自我修炼。而这只能通过公共事务的参与、制度文化的化育乃至双向良性的互动,一点点改变、一点点定型,并在不断取得共识的前提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将外部内化为“我的”,才能产生个体的责任与义务,权利和担当。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