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整体特征分析
一、项数较多或有两个括号
特点:项数较多,超过6个或者6个以上,或者是数列中有两个括号;
技巧:1、交叉分组
2、两两分组
注意,(1)如果数列中出现两个括号,那么一定要采用交叉分组来解答。
(2)当我们两两分组不能得到规律时,可以考虑三三分组,当试题很难时会出现首尾项为一组,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1:257,178,259,173,261,168,263,( )
A.163 B.164 C.178 D.275
【分析】数列比较长,所以先交叉分组。
奇数项数列:257、259、261、263 等差数列;
偶数项数列:178、173、168、( ) 等差数列;
显然原数列是163,选A。
例2:5,24,6,20,4,( ),40,3
A.28 B.30 C.36 D.42
【分析】数列较长,交叉分组后奇数项数列变化很大,不存在什么规律,考虑两两分组,组内做四则运算。
两两分组后发现,6、20与40、3的乘积一样,也等于24×5,所以未知项为30。
二、数列中存在分数
数列中存在分数,无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分数的个数多于整数,一种是分数的分数少于分数,但是无论是那种情况都有对应的解题方法。
当分数的个数多于整数个数的时候,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分数数列,在解答分数数列的时候用到的技巧主要有:约分、通分、反约分、做差、做积或者考虑前后项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约分、通分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做差和做积的在浙江出现过,最流行的还非反约分、前后项关系莫属。
当分数的个数少于整数个数的时候,一般会有两种情况:
1、数列呈现橄榄枝型,此时应考虑多次方数列;
2、数列具有单调性,且只有一项或者两项分数,此时考虑等比数列或者递推数列,递推的规律是前两项的和或者乘积除以某个数值。
例1:5,3,7/3,2,9/5,5/3,( )
A.13/8 B.11/7 C.7/5 D.1
【分析】数列中整数和分数的个数相同,但是选项中多是分数,应采用分数数列的方法解答。先看分数的分母,分母较小,不可能是约分,前后项关系等,“9/5”的分母为5,且为第5项,所以我们就以项数为分母进行反约分有5/1,6/2,7/3,4/8,9/5,10/6,显然应该是是11/7。
例2:10,6,8,7,15/2,( )
A.13/2 B.7 C.29/4 D.15/2
【分析】数列中的整数比分数多,且不具有橄榄枝型,所以考虑数列的递推规律。分数的分子为2,所以数列应该是和值或者乘积除以2,由其中的10+6=16,是8的2倍,显然规律是前两项的和的1/2为第三项,即未知项为29/4。
三、数据较小,且比较分散
如果数列的数据较小,且比较分散的时候,我们就要采用做和或者做积的方法来解答,可以是两两做和,也可以是三三做和。
所谓数列的数据较小,指的是数据均为一位数或者是两位数;比较分散,则是指数列不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如2、2、0、7等组成的数列。
例1:1,2,3,4,7,6,( )
A.11 B.8 C.5 D.4
【分析】数列中均为个位数,且不具有单调性,给出的选项也不大,所以采用两两做和的方法,数列经过做和后有3、5、7、11、13,是个质数数列,所以未知项为11。
例2:2,2,0,7,9,9,( )
A.13 B.15 C.18 D.20
【分析】数列中均为个位数,且不具有单调性,给出的选项也不大,采用两两做和的方法,有4、2、7、16、18,没有规律,然后三三做和有4、9、16、25,平方数列,所以未知项为20。
四、数列的最后一项和选项变化较大
当数列的最后一项或者是给出的选项变化较大的时候,我们基本可以判定数列为递推数列,且为倍数、乘积或者是方递推数列。
我们在推测数列的规律的时候,可以采用局部分析法来判定,所谓局部分析法指的是通过数列中某些值来初步判定数列的规律,然后在将这个规律推广到整个数列,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数列的两项或者三项即可推测出数列的规律。
例1:2,3,7,16,65,321,( )
A.4542 B.4544 C.4546 D.4548
【分析】数列的最后一项以及给出的选项变化很大,所以采用递推数列的方法解答,由3、7、16可以得到3×3+7=16,由2、3、7有2×2+3=7,推测7、16、65的关系为7×4+16,显然不对,那就只能是7×7+16,正确,未知项就是65×65+321,尾数为6。
例2:1,2,7,19,138,( )
A.2146 B.2627 C.3092 D.3865
【分析】数列的最后一项以及给出的选项变化很大,所以采用递推的方法解答。由2、7、19有2×7+5=19,同时有7×19+5=138,1×2+5=7,则未知项是19×138+5,尾数为7。
行测更多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可参看2013年公务员考试技巧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