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练习
2019年广东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定义判断(3)
http://www.gdgwyw.com 2018-05-24 来源: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5月24日更新的2019年广东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是定义判断题,多做公务员考试模拟题练习不仅有利于掌握考点,而且能够帮助保持题感,潜移默化中熟悉命题规律,提高公务员考试做题准确率。
1.内隐认知是指人的大脑对各种刺激的内部加工过程,即在认知过程中,虽然行为者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但这一经验已潜在地对行为者的行为和判断产生影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符合内隐认知的是( )
A.小方在电视上看到某品牌手机的广告,她想到爸爸使用的手机听筒有问题,不如买一款广告中的手机送给他
B.小辉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法语,工作后由于没有从事法语相关工作,法语学习就被迫中断了
C.三十岁的张明很怕毛毛虫,母亲认为这是因为他一岁半时曾被毛毛虫蜇伤过
D.一些企业借鉴国外经验,请名人为公司产品代言,并进行广泛宣传,以此为企业羸得利润与声誉
2.挤进效应是指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能够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增加的效应;挤出效应是指当供应和需求有新的增加时,随着政府支出的增加而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这会导致部分资金从原来的预支中挤出, 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
根椐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挤出效应的是( )
A.某地区县政府对家庭困难的个体经营者减免税收,从而带动了当地的个体经济
B.某地方政府计划投资一些大型化工项目并建立化工厂,由于工厂将占用一部分耕地,因此该地区粮食价格上涨
C.由于适龄儿童增加,该地区政府加大了对学校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并降低学杂费,于是当地家庭为孩子报艺术班的比例增加了
D.某市实行房屋限购令后,楼市交易低迷,人们转向投资邻市,使邻市楼市被进一步催热
3.内部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部分国有事业单位)在内部行政组织管理过程中所作的只对行政组织内部产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依内部行政行为的内容可将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涉及行政机关公务员权利义务的内部人事管理行为,如行政主体对内部行政人员的奖惩、任免、考核、退休等;另一类是行政主体间的工作关系行为,如上下级行政机关以及同级行政机关之间的请示、报告、批复、通知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内部行政行为的是( )
A.某省粮食局制定保障粮食生产发展纲要,要求各市县粮食局贯彻实施
B.某市工商局指导当地外资企业进行网上年检,简化手续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C.某市国税局购进一批办公桌椅,因质量存在严重问题,作出暂缓向销售商支付剩余款项的决定
D.某市政府与打扫办公室卫生的清洁工签订劳动合同,并对工作不合格的人员作出解除劳动关系的决定
4.选择性曲解是指人们面对客观事物,经常会不自觉地把外界输入的信息与头脑中早已存在的模式相结合,从而出现根据自己固有的价值体系和既定的情感好恶来解释所接受信息的倾向。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选择性曲解的是( )
A.爱屋及乌 B.指鹿为马 C.按图索骥 D.度日如年
5.扩大论题和缩小论题在辩论赛中很常见。在相互的辩驳中,辩手们常常故意扩大对方的论题,将对方的论题推到荒谬的地步,以利于本方的反驳和进攻;同时为了利于本方立论与防守,辩手们又常常故意缩小本方的论题。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采用了扩大论题的是( )
A.将论题“中学生异性交往弊大于利”解释成“中学生异性过分密切交往必定弊大于利”
B.将论题“人性本恶”解释成“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本能和欲望,因此人性是恶的”
C.将论题“德国人很严谨”解释成“所有德国人都很严谨”
D.将论题“人性本善”解释成“没有人不是善的”
【下面是参考答案与解析。如果你认为题目或解析有误,可点这里给我们纠错。】
1.【解析】C。C项符合“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潜在影响”等“内隐认知”的定义要点。A项“想到爸爸使用的手机听筒有问题”是回忆起某一过去经验,不符合定义。B、D两项中没有涉及“过去经验”。
2.【解析】C。挤出效应的定义要点是:政府支出增加,使得私人资金由原来的预支中流入到新的商品中。A、B两项均没有流入到新的商品中。C项资金由学杂费中挤出,流入到艺术班报名费中,符合挤出效应的定义。D项政府支出并未增加,不符合定义。
3.【解析】A。A项符合(2),属于内部行政行为。B、C两项是行政机关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与(1)和(2)均不符合。D项清洁工不属于行政机关公务员,其与市政府之间的关系也不是行政主体之间的关系,与(1)和(2)均不符合。因此答案选A。
4.【解析】A。选择性曲解的定义要点包括:(1)不自觉;(2)头脑中早已存在的模式;(3)固有的价值体系和既定的情感好恶。A项,“爱屋及乌”是不自觉地将头脑中已存在的对某一人或事物的爱关联到与其有关的其他人或事物身上,体现的是一种情感好恶,符合定义要点,当选。B项,“指鹿为马”在主观上是故意的,不符合(1),排除。C项,“按图索骥”很明显不符合(2),排除。D项,“度日如年”这一感受不是一种固有的价值体系和既定的情感好恶,不符合(3),排除。
5.【解析】C。根据题干可知,扩大论题要达到的目的是利于本方的反驳和进攻,缩小论题要达到的目的是利于本方立论与防守。C项,“德国人很严谨”是根据对大部分德国人的印象得出的一般性结论,将其解释成“所有德国人都很严谨”显然是扩大了范围,只要举出“一个人是德国人,但并不严谨”的例子,就可以予以反驳,作这样的解释显然是有利于本方的反驳和进攻,因此属于扩大论题。A项将“交往”改为“过分密切交往”,显然是将交往的程度具体化,有利于本方立论与防守,属于缩小论题,排除。B项的解释与原论题同义,不存在扩大,排除。D项将“人性本善”解释为“没有人不是善的”,谈论的对象从“人性”转到“人”,显然是偷换论题而非扩大论题,排除。
猜你需要:最新版公务员考试行测标准预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