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题作为文章写作的第一大拦路虎,人们常说文章最重要的就是开头结尾,但如果你的文章除了开头和结尾精彩,其余的都是平淡如水,那么你的文章或许能保证稳定的分数,却不能拿到更高的分数,而如果文段中有那么两句承上启下的精彩过渡,相信整篇文章都会显得不一样。在此,广东公务员考试网(www.gdgwyw.com)就给大家整理了申论中必备的开头和结尾。
社会篇
(一)
1.在今天的中国,能听到各种声音。两会会场中代表、委员纵论国是,报纸杂志上不同思想交流探讨,新闻评论跟帖动辄上千条,近2亿网民随时写下140字微博 条条声轨,汇成合奏,呈现这个时代多元多样的复杂图景和蓬勃活力。
2.我们迎来了表达的“黄金时代”,但仍有许多声音未被倾听。
3.无效的表达,不是没有表达,更不是不愿表达。
4.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上的弱势群体,也是现实中的弱势群体。
5.听见与被人听见,本是“社会人”的基本诉求;说话与听人说话,更是现代文明的基本共识。
6.大部分沉没的声音背后,都有未被满足的诉求,都有被压抑、待纾解的情绪。
7.不可倾诉、不被倾听、不能解决,如果不主动“打捞”,太多声音沉没,难免会淤塞社会心态,导致矛盾激化。
8.发出声音,是主张利益的基础。
9.尽可能多地倾听社会各方面的声音,兑现社会公众的表达权,对于维稳大有好处。
10.在众声喧哗中,尽可能打捞那些沉没的声音,是社会管理者应尽之责。
(二)
1.“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是对问题应有的态度。
2.然而,过犹不及。
3.今天的中国,发展很快,矛盾高发,问题不少。
4.历史无非就是问题的消亡和解决,现实也无非是问题的存在和发展。
5.希望找到一个总开关,按一下就解决所有问题,肯定是空想。
6.解决问题的愿望迫切,可以理解,更应该重视。
7.抽象的价值,存留在理论之中;具体的公正,则需体现在每一个人身上,不像喊喊口号那样简单。
8.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有时候,我们的确感到被问题“追着走”、“推着走”。这可以理解,转型期中国问题一大堆,公众和舆论更加敏感,未来的改革之路肯定也充满挑战。
(三)
1.“权利意识”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深入人心、影响社会、改变国家。
2.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走向权利的时代。
3.与此同时,时代的洪流往往泥沙俱下,在极短时期内高涨的权利意识,也呈现出某种“初级阶段”特征。
4.“在一个多少算得上是文明的社会里,一个人所能够拥有的一切权利,其唯一的来由是法律。”法学家杰里米·边沁的结论一针见血。
5.任何个人权利的行使,都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不得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惟其如此,自己的权利才能得到保障,他人的权利才能得到维护,社会的福利才会趋于最大化。
6.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艰难爬坡中,法治观念必须“跟得上”权利意识的步伐。
7.“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任何社会行为一旦脱离法治视野,便不可能带来公共福利的实质增进,也难有公平正义的真正实现。
(四)
1.上周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xxxxxx再次提出“找到最大公约数”的问题。
2.这两年多来,很多人都有一个感觉:那条将我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更加坚实。
3.这些共识作为主旋律,与无数个体的切身感受、情感意愿和心理预期不断交织、激荡,汇成当代中国精神世界的“最美和声”。
4.历史与现实证明,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
5.从寻找“社会共识”到建设“共识社会”,我们还需跨出一大步。
6.增强共识度,说到底是要增强民主的力量。
(五)
1.这个春节,一股浓浓的乡愁氤氲很多人心头。
2.他乡和故乡交织而成的时空中,一部当代中国的“双城记”带来无尽思考。
3.“难忘日间禾苗香,最忆夜半月如霜。斜晖脉脉千村照,黄水悠悠万里长。念少时,想亲娘,此心安处是吾乡。”
4.“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对很多人来说,人生的路径并非归去来兮的田园诗,更像是进退失据、左右为难的岔路口。
5.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痛处。
6.举棋不定的“双城记”,诉说着无数个体的命运轨迹,又何尝不是城镇化进程中诸多问题的缩影?
7.比筑城造市更重要的命题是,如何在故园的地基上生长出孵化梦想的温床?
8.春节期间,一位曾在北上广打拼的网友热帖引发强烈共鸣。
9.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一轮城镇化浪潮中,“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的宣示会引起强烈共鸣,“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理念会如此振聋发聩,“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成为了当代中国最为激越的声音。
10.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愁”不是过去时,而是现在时、将来时。
11.实际上,随着创业就业环境改善,近年来一些地方开始涌动“返乡发展”潮,中小城市和广袤的农村大地,正为梦想的绽放培育新的土壤。
(六)
1.互联网应用的快速普及,无疑是近年来最让人瞩目的成长。
2.新集体生活的形成,离不开这些创造者、组织者和引领者。
3.如果说国人过去耳熟能详的集体生活,更多强调约束、规范和整齐划一;那么今天的“新集体生活”,则可说是自由选择的结果。
4.作为技术支持者,需要理解技术的人文性。
5.作为内容提供者,需要把握内容的价值观。
6.中国现在有6亿多网民,从来没有哪种技术、哪个平台,能让如此多人如此密切地走在一起。这是多么巨大的市场,又是多么巨大的责任。
7.对于互联网管理来说,这两年是立规矩、讲规矩的关键阶段。
8.互联网“未知远远大于已知”,规则、文化、道德在新的疆域树立非一日之功,当此之时,更需激发、督促数字时代的“责任公民”,以更多“集体意识”“担当精神”,维护清朗、健康、生机勃勃的“网络共同体”。
(七)
1.从公务员考试热潮,到大型国企一职难求……近期,年轻人到“体制内”去的现象,引来广泛讨论。
2.因为自谋职业等原因游离于“单位”之外的“社会人员”,一度成为不正当、不安定的代名词。而现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承担的社会管理功能大部分被剥离出去,越来越多“单位人”变成“社会人”。
3.少数事件从个体上升到群体事件,从直接利益冲突上升成“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社会关系中弥散的“焦虑感”、“紧张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结构的失衡。
4.个体境遇未必是时代的风向,却也折射出齿轮咬合间的摩擦和罅隙。
5.社会结构变化了,需要有更高的社会管理水平、更强的社会关系调节能力。
6.这让我们看到,社会结构变化后,协调社会关系的各个主体,市场、社会和政府,同样需要各归其位。寻求管理与服务的最佳结合点,找到配置资源更合理的方式,才能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形成更科学合理的社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