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公告时事  >> 考试公告   
考试公告
行测片段阅读常考题型梳理一:主旨概括题
http://www.gdgwyw.com       2019-02-13      来源: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片段阅读,是行测言语理解模块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考查方式,它和逻辑填空各占言语模块的半壁江山。片段阅读常考的题型有以下五类:主旨概括题、细节理解题、下文推断题、语句衔接题、语句排序题。由于此类题目题干长,阅读费时,很多同学在作答时往往不知如何入手解题。


  为了帮助同学们拿些这类题目,接下来,小编将分五期一一讲解这些题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题型--主旨概括题。


  主旨概括题是片段阅读中非常重要的题型,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考查题量都很大。比如,国考地市级试卷2019年有6道,2018有10道之多,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什么叫主旨概括题?


  是指理解文段的中心思想,找到主旨所在。


  提问方式主要有:


  1.文段意在说明/意在强调/意在表明的是......


  2.文段主要说明/主要谈论/核心观点是......


  3.对文段内容/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4.文段/作者的观点/态度是......


  二、如何快速找到主旨句?


  方法有两种:

 

宏观结构法

总-分(分-总、总-分-总)结构

主旨句为总句,常见于句首或句尾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构

解决问题的对策或方法为文段的重点

微观关联词法

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等

主旨句一般在结果、转折的内容、递进后的内容、条件内容、解决方法或建议等。


  学习完解题方法,下面我们来看一道经典真题:


  【经典真题】


  高校专业的设置应该是高校、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等多种力量多重考量的结果,过于强调某一方面必然会导致失衡。要实现相对合理和均衡,就要在制度上提供平台,比如确保大学在设置专业时经过教授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等专门机构的集体论证。教育主管部门也应推动并尊重现代大学治理模式,在专业设置上给专业组织更多的自主权。在消除不合理的制度因素之后,社会在评价高校专业时,才有可能以理性平和的心态看待不同专业的就业状况,而不是把就业率的红牌等同于“专业不好”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


  A.教育主管部门应给予大学更多的自主权


  B.制度建设是保证专业评估合理性的基础


  C.高校的专业设置应该考虑多方面因素


  D.就业率不是评价专业好坏的唯一标准


  【解析】正确答案为B。此题是主旨概括题,具体解题过程戳下面视频↓↓↓
  


  提醒:以上视频来自公考通网校,更多视频可到【公考通网校】查看。

 

  看完了老师的讲解,我们再来做一组公考真题,看看你是否真的会做了:


  【例1】(2019国考副省级37题)我国要在21世纪中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科学文化建设将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这个方面,我们有必要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仅表现在对既往文化贡献与价值的认同上,更表现在融汇各种优质的文化资源、创造新文化的信心和决心上。尽管全面挖据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因素、充分认识我国历史上对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十分必要,但更需要思考如何在未来的科学发展和科学文化建设上,做出对世界有重要贡献的新成就,这应该是增强文化自信更重要的一个方面。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文化自信表现在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创新上


  B.科学文化发展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核心


  C.判断中国科学发展对世界所做贡献的标准


  D.科学文化建设中增强文化自信的途径


  【解析】正确选项D。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引入话题“科学文化对于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意义重大”。紧接着提出要实现这一点,我们需要增强文化自信,以及提出文化自信的两点表现。尾句为文段的主旨句,“尽管全面挖掘和传承.....是增强文化自信更重要的一个方面”。转折关联词“但”之后强调了增强文化自信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即增强文化自信的途径。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A项偏离重点,为主旨句之前的内容,且缺少核心话题词“科学文化”。B项偏离重点,为首句话题引入的部分,且缺少核心话题词“文化自信”。C项中的“标准”无中生有。


  因此,选择D选项。


  【例2】(2019国考副省级48题)“脱贫”不仅是政策语汇,也是文化社会学的范畴。近年来,农村调研、乡村报道不断反映出一个规律——物质的贫困和文化的落后是一体两面,精神的安放与脱贫的实现需要同步达成。因此在评价扶贫工作成绩时,除了要用人均纯收入、可支配收入等数字标准,要看住房安全、基本医疗这些生存保障,还应该多拿“人文的尺子”量一量,其结果才更为精准。很多经验表明,某一地区的发展机会未必取决于该地方的自然禀赋,但一定与其人群的价值取向和生存理念息息相关。唯有开启民智,培养起“精气神”,才能让脱贫成果更持久稳固。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当下贫困地区的地方文化建设任务艰巨


  B. 乡村文化建设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C. 扶贫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


  D. 精神脱贫应该成为评价脱贫工作的指标


  【解析】正确选项D。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谈到“脱贫”不仅是政策语汇,也是文化社会学的范畴。第二句谈到近年来的农村调研、乡村报道不断反映出一个规律,精神的安放与脱贫的实现需要同步达成。接着通过“因此”提出结论,即在评价扶贫工作成绩时除了看基本生存保障,还应拿“人文的尺子”量一量。接着通过“很多经验表明……”“唯有开启民智,培养起精气神……”这两句进一步对前文观点进行论证。文段的主旨句为“因此”之后的结论,强调评价扶贫工作成绩时,人文标尺的重要性。


  第二步,对比选项。D选项是文段的重点内容也是文段意图所在。


  因此,选择D选项。


  【例3】(2018国考地市级37题)南京在历史上的名字变化或褒或贬,根本源头在于统治者的好恶。不惟南京,同样原因也引发了其他地名的变迁,宋廷平定方腊起义之后,深恨江南百姓造反,艺术修养最高的皇帝宋徽宗遂在地名上做文章:方腊的两个活动区域,歙州被改成徽州,取的是“徽”的本意“捆绑束缚”;睦州则被改成严州,意思更是不言自明的。相比之下,朱元璋为避国号讳,取“海定则波宁”之义,将明州改成宁波,已是很“友好”了。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


  A.地名变迁背后的政治因素


  B.历史事件对地名的影响


  C.古代帝王在地名方面的偏好


  D.统治者对某些地域的好恶


  【解析】正确选项A。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提出南京地名变化的根源为“统治者的好恶”,接着举例说明其他地名的变迁也在于统治者的好恶,所以整个文段都在强调地名变迁的原因为统治者的好恶,即政治因素,对应A项。


  第二步,排除选项。B项的“历史事件”只是举例部分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C、D两项均没有提及“地名变迁”这一主题词,排除。因此A项当选。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全部内容,学会解题方法不等于会熟练使用,同学们一定要多做练习。片段阅读的第二期,敬请期待!




互动消息